姓名: 陈文龙
学科: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
电话/传真: +86-0851-88297955
电子邮件: cwl001@gzu.edu.cn
通讯地址: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贵州大学农学院昆虫研究所
简历:
陈文龙,男,1965年2月出生,四川邻水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09-1986.06年西南农业大学(现西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86.07-1994.04留校西南农业大学《国外农学-植物保护》杂志社责任编辑;1994.09-1997.06西南农业大学昆虫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5.01-2001.08西南农业大学《植物医生》杂志副主编副编审;2001.09-2006.12贵州大学农学院植保系昆虫研究所副教授;2002.09-2003.07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国内访问学者;2004.09-2007.06贵州大学动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09.07-2012.01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科博士后。2007.01-至今贵州大学农学院植保系昆虫研究所教授;2003.09-2005.11贵州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学科实验室副主任;2004.11-2010.01贵州大学农学院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实验室主任;2010.01-至今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副所长;2020.04-至今贵州大学农学院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副主任。
在研究几种斑潜蝇与多种天敌互作中提出了害虫与天敌复合体生态学理念,并应用多种天敌复合防控害虫能起到增效作用。在研究蚜茧蜂复合防控烟蚜中,发明了自动持续释放专利技术,解决了人工收蜂死亡率高防控时间短的瓶颈。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3部(其中主编1部);实用新型专利及标准20余项。
研究领域:
蔬菜、茶树、烟草、果树、入侵害虫防控技术教学和科研,媒介昆虫(柑橘蚜虫)传毒机理,蚜茧蜂防控蚜虫的繁育释放生防技术。
社会任职:
中国昆虫学会昆虫产业化专业委员会委员;贵州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副秘书长;贵州大学农学院校友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农医生》平台植保特约专家;贵州省农业委员会贵州省农药生产许可审查专家。
获奖及荣誉:
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其中第一完成人2项);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技成果2项;
贵州大学学术骨干2011-2015;贵州大学学科学术带头人2019-2024。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201203076,果树病毒病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2016;
中国烟草总公司贵州省公司科技项目,201312,贵州省蚜茧蜂复合防控烟蚜的研究与应用,2013-2015;
贵州省科技基金项目,20043024,检疫性斑潜蝇天敌种类及优效天敌生物学生态学研究,2004-2007;
贵州省科技计划课题,20103026,茶树重要病虫害无公害防除技术研究与推广,2010-2012;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20182362,猕猴桃重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2018-2020。
代表论著:
1. Zhou Wei and Chen Wenlong*. Early starvation contributes to the adaptive capacity of Corythucha marmorata (Uhler), an emerging pest in China [J]. Biology, 2022, 11(1): 80.
2. Zhao Runa, Wu Chengxu, He Yingqin, Yu Chun, Liu Jianfeng, Li Taisheng, Zhou Changyong, Chen Wenlong*. Different host plants distinctly influence the feeding ability of the brown citrus aphid Toxoptera citricida[J]. Insects, 2021, 12(10): 864.
3. Lin Jiang, Runa Zhao,Hui Tian, Xuesan Wu, Feng Guoand Wenlong Chen*.Functional Response and Predation Potential of Carabus elysii Adults against the Terrestrial Slug Agriolimax agrestis[J]. Insects, 2021, 12(10): 1135.
4. Zhao Runa, He Yingqin, Lu Zhuoyue, Chen Wenlong*, Zhou Changyong, Wang Xuefeng, Li Taisheng. An analysis of the feeding behavior of three stages of Toxoptera citricida by DC 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waveforms, 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 2019, 167: 370-376.
5. 陈文龙, 鲁卓越, 何应琴, 赵如娜, 周常勇*, 李中安, 王雪峰, 周彥, 李太盛. CTV强弱毒株促进褐色橘蚜的取食.植物病理学报, 2018, 48(3): 428-432.
6. 陈文龙, 闫玉芳. 冷藏处理对烟蚜茧蜂羽化率及寿命的影响. 西南大学学报, 2012, 34(8): 1-5.
7. 陈文龙,王进军,顾丁,李子忠.4种方法研究蚕豆挥发物对南美斑潜蝇及甘蓝潜蝇茧蜂寻找寄主的趋向作用.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1,27(03):294-301.
8. 陈文龙,李子忠,顾丁,柳琼友,王进军.豇豆田间斑潜蝇及天敌复合生态系统研究.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10):54-58.
9. 陈文龙,顾丁,柳琼友,李子忠.斑潜蝇及天敌复合生态系统的主成份分析方法.生物数学学报,2009,24(01):157-165.
10. 陈文龙,李子忠,顾丁,柳琼友.贵州省斑潜蝇种类及发生危害研究.西南大学学报,2007(06):151-154.
11. 陈文龙,李子忠,顾丁,柳琼友.中国斑潜蝇属种类和2新纪录种记述(双翅目,潜蝇科).西南大学学报,2007(04):154-158.
12. 陈文龙,顾丁,柳琼友,李子忠.蚕豆斑潜蝇与天敌复合系统生态学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7(01):48-50.
13. 陈文龙,彭华.甘蓝潜蝇茧蜂的密度制约效应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2006(S1):17-20.
14. 陈文龙,彭华,柳琼友,顾丁,李子忠.国内斑潜蝇寄生性天敌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06(06):132-135.
15. 陈文龙,彭华.甘蓝潜蝇茧蜂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贵州农业科学,2006(04):12-14.
16. 陈文龙,申科,彭华,黎坚,张润杰.白背飞虱灯诱种群数量季节动态.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03):37-40.
17. 陈文龙,申科,黎坚,张润杰.水稻褐飞虱灯诱种群数量动态分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03):285-288.
18. 陈文龙,张润杰.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生物学特性研究.中山大学学报,2003(06):91-93.
19. 陈文龙,赵志模,朱文炳,彭炜,吴志平,赵光潜,谢忠友,肖连康,黄建伟.四川地区美洲斑潜蝇的寄主种类.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01):55-58.
20. 陈文龙.蔬菜斑潜蝇对烤烟苗期的为害及防治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06):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