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意义】
洞穴动物是洞穴生物多样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洞穴昆虫则是洞穴动物中的优势类群之一。在昆虫中,直翅目昆虫在洞穴生态系统内较为常见,数量通常较其他洞穴生物多,因此穴居直翅目昆虫是洞穴内生物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迄今为止,我国正式发表命名的洞穴直翅目昆虫共44种,全部隶属于驼螽科Rhaphidophoridae灶螽亚科Aemodogryllinae灶螽族Aemodogryllini的2个属:拟裸灶螽属Gymnaetoides(1种)与疾灶螽属Tachycines(33种)。根据疾灶螽属后足股节腹面是否具刺又将其划分为2个亚属,即疾灶螽亚属Tachycines(具刺)与裸灶螽亚属Gymnaeta(不具刺),该属中所有穴居物种均隶属于裸灶螽亚属。由此可知,我国营穴居直翅目昆虫绝大部分归属于裸灶螽亚属。根据我国穴居裸灶螽物种分布地信息的统计,发现有半数以上的穴居裸灶螽分布于贵州省。贵州省作为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最为完善,洞穴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为穴居裸灶螽昆虫提供了丰富的栖息环境。因此,本研究以贵州省作为研究区域,对该省部分区域的穴居裸灶螽昆虫进行了调查与分类研究。
【研究内容】
本研究对分布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的喀斯特洞穴进行了调查,调查工作涉及喀斯特洞穴6个,采集了较多的裸灶螽亚属的昆虫标本,经形态学鉴定,发现了5个穴居裸灶螽新物种。该研究对新物种的大小、体色、足、雄性外生殖器、雌性下生殖板的等结构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此项工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贵州省穴居裸灶螽的分布情况,揭示蕴藏在贵州地区丰富的穴居裸灶螽物种多样性,同时为深入探讨其他相关领域,诸如穴居裸灶螽的物种起源、适应性演化机制等问题提供基础资料。
图 1 舌状裸灶螽Tachycines (Gymnaeta) lingulatus的雄性成虫
【作者团队及基金支持介绍】
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林春为论文的第一作者,罗昌庆副教授为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60110)的资助。
【原文信息】
Chun Lin, Shi-Hui Huang, Chang-Qing Luo*. 2023. Description of five new species of the subgenus Tachycines (Gymnaeta) (Rhaphidophoridae: Aemodogryllinae: Aemodogryllini) from caves in Guizhou, China. Zootaxa, 5389(5): 582–596. Doi: 10.11646/zootaxa.5389.5.4
(撰稿:罗昌庆;审核:常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