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植物保护专业历史 植物保护专业是贵州大学历史悠久的专业之一。早在1941年国立贵州大学建立农学院农林系时,就成立了植物病虫害学科,随后建立了病虫害系,1958 年正式设立了植物保护专业,1960年起开始招收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在以著名昆虫学家蒋书楠教授、郭振中教授、李子忠教授、熊继文教授、金道超教授等为代表的几代植保学人的不懈努力下,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优良的学科传统,建立了一支充满创新活力、特色鲜明、团结合作的学术队伍,以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学科专业 植物保护学科是贵州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211重点建设学科、贵州省重点学科、特色学科。植物保护本科专业是国家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贵州省示范专业、贵州大学品牌专业、贵州省2012年国家级第一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植物保护的主要支撑。现有3个本科专业方向——植物保护专业、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生物入侵与植物安全。 3. 研究方向 (1)昆虫系统学与农林害虫鉴定 (2)螨类系统与进化生物学 (3)昆虫资源利用与生物防治 (4)昆虫生态学与农林害虫绿色防控 (5)喀斯特山地农业环境安全 (6)有害生物绿色防控 (7)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 (8)植物与病原物互作组学 (9)植物病害防控原来及其应用 (10)植物病原物致病机理 4. 实验室平台 有1个贵州省重点实验室——贵州山地农业病虫害重点实验室;3个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山地农业害虫治理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天敌扩繁与应用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植物病理学科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 个贵州省人才基地——农林生物灾害防治人才基地;1个贵州省国际合作基地——贵州省植物病理学科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昆虫方向:实验室面积5000㎡,温室250㎡,仪器设备价值5000余万元。实验室体系完整,下设分类与进化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生态学实验室、毒理学实验室、资源昆虫实验室、害虫综合治理实验室、标本室。 农安方向:实验室面积900㎡,温室100㎡,下设农药残留分析实验室、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实验室、病原微生物纯化培养室。 植病方向:实验室面积1300 m2,温室100 m2,仪器设备价值1000余万元。实验室体系完整,下设植物组织培养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植物病原微生物研究室、灭菌室、显微观测室、植物培养室、微生物培养室及标本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