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vincial Special Key Laboratory fo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Insect Resources
本重点实验室基于西南地区丰富的昆虫资源,围绕“喀斯特山地昆虫物种资源多样性”“药用保健昆虫资源利用及其产业化”“天敌昆虫资源保护与利用”和“特种经济昆虫规模化养殖”4个主要研究方向,深入开展昆虫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技术研究。近年来,以实验室为平台,汇聚了一支实力强劲的科研队伍,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本重点实验室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科技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粮食安全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喀斯特山地昆虫物种资源多样性”方向:围绕喀斯特山地昆虫物种资源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先后出版了《贵州农林昆虫志》1-4卷、《贵州经济农螨》、《茂兰景观昆虫》(2002)、《习水景观昆虫》(2005)、《赤水桫椤景观昆虫》(2005)、《梵净山景观昆虫》(2006)、《雷公山景观昆虫》(2007)、《贵州大沙河昆虫》(2005)、《麻阳河昆虫》(2010)、《宽阔水景观昆虫》(2012)等多部专著。本方向主要成员:金道超教授、陈祥盛教授、杨茂发教授、戴仁怀教授、邢济春教授、杨琳正高级实验师、龙见坤副教授、常志敏副教授、罗昌庆副教授等。
“药用保健昆虫资源利用及其产业化”方向:先后对贵州道地的药(食)用昆虫资源,如斑蝥素资源(芫菁科昆虫)、桑螵蛸资源(螳螂目昆虫)、蚁蛉科昆虫、九香虫、金边地鳖虫、产虫茶昆虫等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筛选出该类昆虫的优势种,对优势种的生物学、生态学、饲养技术、活性成分、化学成分、药理等方面开展系统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贵州丰富的药用昆虫资源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本方向主要成员:陈祥盛教授、郭建军教授、杨茂发教授、李尚伟教授等。
“天敌昆虫资源保护与利用”方向:广泛开展天敌昆虫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对农林果树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螨类),如二双斑唇瓢虫(矢尖蚧的重要天敌)、红点唇瓢虫、湖北红点唇瓢虫、宽缘唇瓢虫、盔唇瓢虫、深点食螨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七星瓢虫、黑肩绿盲蝽、南方小花蝽、矢尖蚧蚜小蜂、甘蓝潜蝇茧蜂、潜蝇姬小蜂、烟蚜茧蜂、菜蚜茧蜂、食蚜瘿蚊、蠋蝽、益蝽、德氏钝绥螨、尼氏钝绥螨、尼氏真绥螨、胡瓜钝绥螨、伪钝绥螨等,开展了生物学、生态学、控害能力、饲养技术以及田间释放和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方向主要成员:杨茂发教授、陈祥盛教授、郅军锐教授、陈文龙教授、杨洪教授、刘健锋教授、乙天慈教授等。
“特种经济昆虫规模化养殖”方向:近年来,开拓性地开展了蜜蜂、熊蜂等传粉昆虫,蝴蝶、甲虫、角蝉等观赏昆虫,蝗虫、黄粉虫等食用饲用昆虫的规模化养殖及应用技术研究。本方向主要成员:邢济春教授、龙见坤副教授、常志敏副教授等。